活动回顾 | 2023年医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结束!
炎炎夏日抵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
伴随着盛夏和蝉鸣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结束!
Day 1
大学开营仪式
7月7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3年研究生招生夏令营开营仪式正式拉开序幕。开营仪式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朱世平教授致欢迎辞,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崔曙光教授进行主题演讲,在校研究生代表分享在校的学习生活经历,最后由研究生院院长王学锋教授介绍我校研究生教育概况、优势及特色。
医学院开营仪式
7月7日下午,在医学院开营仪式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事务)朱宝亭教授对本次参加的全国优秀大学生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医学院研究生项目的总体情况。目前,医学院开设的研究生项目有生物科学硕博项目(研究型),生物医学工程硕博项目(研究型),和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授课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生事务)刘国珍教授介绍了医学院研究生项目的学术要求和课程设计理念、博士学位的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生项目的招生要求、学习周期、课程设置、学术支持和学术政策。
生物科学硕士-博士项目(研究型)项目主任陈刚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具体的申请流程。同时,陈教授还通过丰富的活动向同学们展示医学院包容友好的学术氛围。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发明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博士项目(研究型)项目主任李晨钟教授介绍了该项目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此外,李教授还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平台和多样的课余生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学生事务)黄宪达教授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理学硕士项目(授课型)的专业领域、科研就业、学习模式、师资配置、申请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正在攻读医学院硕博项目的三位同学分别从学术氛围、就读优势和个人感受三个方面分享了他们的就读体验。
在茶歇环节,参加活动的营员们积极与教授们沟通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破冰晚宴
7月7日晚,为让同学们快速了解彼此,医学院举办了破冰晚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同学们分为两队进行击鼓传花、听歌识曲、Emoji猜猜猜和有条件联想等游戏,最终获胜队伍获得了精美的奖品。
最后,在刘国珍教授的带领下,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用家乡话做了自我介绍。同学们快速互相熟悉、互相认识和了解,为本次夏令营生活打下了情感基础。
Day 2
科研项目介绍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医学院教授的科研方向,本次夏令营特别邀请到了25位教授和4位优秀学生代表,为大家准备了精彩的科研领域介绍及学生分享环节。
朱宝亭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包括分子药理学和药物作用的机理、预防和治疗癌症的药物、退化性疾病、分子化学机理、记忆和认知的分子机理等。
叶德全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及在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炎症机制和病理模型及相关药物靶标的发现。
刘国珍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包含生物传感器、微流控纸基生物芯片、柔性穿戴设备、3D打印、体外诊断、智能纳米颗粒及医疗器械等。
陈刚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聚焦于生物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RNA折叠和分子识别、靶向RNA结构化学探针和药物设计。
李晨钟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生物电子、电磁理疗、纳米材料和生物传感芯片的研究和应用型技术的开发,特别是在临床诊疗、环境及生物防卫相关的最新水平微小型生物传感器技术和快速诊断及检测(POCT)的应用。
杜鹃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包括钙信号与细胞功能、肿瘤外泌体分泌机制,外泌体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外泌体靶向载药等。
Hajime HIRAO教授课题组通过计算得出化学反应和自然界和实验室中发生的分子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并设计治疗性分子和其他类型的功能分子。
王冠宇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范例包括对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复杂疾病的整体分析及高精度定量实验,对大规模生物网络和细胞信号通路数理逻辑的解析和对生物大分子的全原子动力学模拟等。
胡红丽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简称 GPCR)的复合物研究,运用冷冻电镜技术得到GPCR的高分辨结构,并研究膜蛋白与其调控蛋白之间相互作用,为设计以膜蛋白为靶标的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江瑛芝教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生物学、理论化学、非平衡物理学,致力于发展一项可用来计算反应自由能的新的非平衡统计力学方法。
李丛磊教授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B细胞抗体生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肠道免疫、DNA损伤与修复。
陈吉航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聚焦于中药与天然药物的药理活性、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
贺益盛教授课题组致力于药物安全的研究,尤其是药物致肝损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王勇斐教授课题组聚焦于如何将生物大数据转化为潜在的临床运用,辅助新药开发和疾病的早期诊断。
尹玉新教授主要介绍了抗癌基因PTEN家族在肿瘤和代谢中的作用,肿瘤免疫的机制研究及肿瘤免疫治疗,遗传病的机制研究及早期诊断,脑认知与记忆的机制研究,以及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邹和群教授主要分享了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肾病及移植肾病发病机制,细胞外囊泡(EVs)研究与糖尿病及肾脏病液体活检,以及主要慢病(NCDs)分子诊断模型与AI技术应用。
李康教授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的基本情况与科研工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目标建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临床研究院,承担国际前沿技术、药品、医疗器械先行先试应用示范。
赵永娟教授以线上的方式介绍了其课题组主要研究源于NAD的钙信使cADPR等的生物合成和功能,开发相关工具,靶向NAD代谢/信号针对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精准医疗探索。
陈予思教授在线介绍了研究领域包括卫生技术评估、循证决策和卫生政策,以及在证据合成和卫生经济学的真实世界应用中,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优化卫生保健创新的价值。
成贵娟教授、王攀教授、雷湧教授、蒋成教授虽未能到达现场,亦通过播放视频为各位同学介绍讲解自己的研究方向。
目前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研究生常艺馨、唐筠、马文卓和潘涵同学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各自教授课题组的学习感受,展示了各个课题组严谨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团建活动。
李丛磊教授讲座
7月8日下午,李丛磊教授在简单介绍了免疫学基础知识后,为同学们讲解了传染病的发病原理与疫苗的作用机制。
师生面谈、面试及实验室参观
科研项目介绍结束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教授们交流讨论,并参观了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切哈诺沃精准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三所诺奖研究院及实验室。
Day 3
结营仪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事务)朱宝亭教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在结营仪式讲话上,朱教授鼓励大家积极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劝诫同学们踏踏实实学习,不要害怕科研这条路上会碰到的困难,积极向教授和前辈请教,努力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
营员分享
彭瑜嵩同学
本科学校:南京大学
专业:材料化学
彭同学分享了她初次来到港中深时,所见到的多元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在入营的学习中,她又逐渐被教授们严谨而活泼的教学风格所感染,感受到这所学校友好而合作的学术氛围。
秦颢宁同学
本科学校:香港大学
专业:生物化学
秦同学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学习方面,医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使得自己可以明晰自己的求学目的以及就业前景,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实验环境帮助学生进行科研;生活方面,校园齐全的设施和活动场所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她对学校的宿舍和食堂很满意。
陈润禧同学
本科学校:都柏林大学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陈同学着重与大家分享了大学特色的书院制,包括书院的概念以及他从多元的书院文化中收获的友谊和感想,并且分析了书院生活的利与弊。
在结营仪式的最后,教授们为参与夏令营的同学们颁发了结营证书并拍照留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由衷感谢各位同学远道而来
期待与同学们在神仙湖畔相聚
特别感谢学生志愿者的全力协助:
陈 悦 2021级医学院 祥波书院
徐清言 2021级医学院 祥波书院
成天乐 2021级医学院 思廷书院
刘一诺 2021级医学院 逸夫书院
李玮颀 2021级医学院 思廷书院
朱一涵 2021级医学院 思廷书院
谢仁睿 2021级医学院 逸夫书院
刘诗淇 2022级数据科学学院 逸夫书院
李昕瑜 2022级医学院 思廷书院